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招标专区
项目专区
数据市场
营销分析
增值服务
企业服务

2023年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公报

所属地区:广东 - 深圳 发布日期:2024-03-29
所属地区:广东 - 深圳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3/29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咨询该项目请拨打:187-8889-8240
根据《深圳经(略)等社会场所累计提供公益体质测试服务共计91615人(次)。测试内容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结果显示,2023(略)市民体质综合达标率[1]持续向好,达到91.5%。
一、市民体质综合评定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抽样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我市采用基于严格人口构成比基础上(略)分层随机抽样统计方式:(略)
其中3~6岁幼儿为97.7%;成年甲组(20~39岁)为90.3%,成年乙组(40~59岁)为92.8%;60~69岁老年人为90.1%。男性达到“合格”等级及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88.9%;女性达到“合格”等级及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94.3%(详见表1)。
表1
2023年(略)体质达标等级统计表(%)
组别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达标率
幼儿组
38.9
41.1
17.7
2.3
97.7
成年甲组
9.4
38.9
42.0
9.7
90.3
成年乙组
10.7
43.2
38.9
7.2
92.8
老年组
10.3
38.2
41.6
9.9
90.1
男性
10.0
36.6
42.2
11.1
88.9
女性
13.1
44.2
37.0
5.7
94.3
总体
11.5
40.3
39.6
8.5
91.5
二、国民体质基本状况
(一)幼儿体质状况
身体形态。幼儿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从3岁到6岁,男女身高均值分别增长了17.21厘米和17.1厘米,男女体重均值分别增长了6.02千克和6.1千克。对各年龄男、女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T[2]检验,P值[3]均低于0.05,说明幼儿组男、女在身高、体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身体素质。除男性幼儿坐位体前屈外,幼儿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从3岁至6岁,各项身体素质变化幅度最大的指标为立定跳远,(略)球掷远。对各年龄男、女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验,除3岁男女幼儿在平衡木项目、4岁男女幼儿在双脚连续跳、平衡木项目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年龄及指标男、女幼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各年龄组男性幼儿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性好于同年龄组女性幼儿,而柔韧素质则为女性幼儿优于男性幼儿(详见表2)。
表22023年(略)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年龄组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身高
体重
坐位体前屈
折返跑
立定跳远
(略)球掷远
双脚连续跳
平衡木

厘米
千克
厘米

厘米




3
101.6
16.1
9.9
8.4
73.4
3.8
7.0
7.8

100.5
15.5
11.5
8.5
72.3
3.3
6.9
7.7
T值
8.531
11.043
-13.580
-2.605
3.481
16.105
2.102
0.75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4
107.1
17.8
9.4
7.4
90.6
5.0
5.7
6.4

106.2
17.2
11.7
7.7
89.9
4.2
5.7
6.6
T值
8.706
12.374
-26.329
-11.363
11.481
29.257
-1.812
-1.33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5
114.0
20.3
8.6
6.6
107.4
6.8
4.8
4.9

113.1
19.5
12.0
6.9
101.9
5.5
4.9
5.1
T值
10.455
15.168
-40.369
-14.056
19.960
41.055
-3.613
-2.98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6
118.8
22.1
8.2
6.3
116.6
8.2
4.5
4.1

117.6
21.2
12.5
6.5
109.9
6.4
4.6
4.4
T值
10.407
11.673
-35.967
-12.057
18.173
37.105
-5.537
-4.37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对不同年龄男、女组别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其指标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各年龄男、女组数据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修正后的T检验。(下同)
(二)成年人体质状况
身体形态。与20~24岁相比,55~59岁男女身高均值分别下降了5.4厘米和3.2厘米。体重均值最大的年龄组,男性为40~44岁,女性则为45~49岁。此外,对各年龄段男、女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检验,成年男、女在身高、体重、BMI[4]指数上均呈现显著性差异。
身体机能。除25-29岁男、女在台阶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年龄段及指标男、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略)的机能指标平均值大于女性,但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身体素质。以握力为代表反映人体肌肉力量的素质指标,随年龄增长表现为先升后降。力量素质表现最佳的年龄组,男性为30~34岁,女性为35~39岁。男性力量素质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的拐点比女性早5-10年左右。对各年龄段男、女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验,除50-54岁男、女在闭眼单脚站立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年龄段及指标男、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女性平衡能力和柔韧素质优于男性,其他身体素质指标总体趋势男性优于女性(详见表3)。
我市成年女性体质整体水平优于成年男性,且性别差异较去年增大。女性各身体素质指标,除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外,均优于去年,而男性身体素质指标,除肺活量、握力、选择反应时外均低于去年。此外,除握力外,成年组其余各项指标平均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表32023年(略)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别
年龄组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身高
体重
BMI指数
肺活量
台阶指数
握力

厘米
千克
毫升
千克

20-24
171.6
67.4
22.87
3867
58.27
43.9

159.2
53.4
21.09
2693
58.32
26.9
T值
70.097
45.989
18.409
81.938
2.972
107.61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29
171.0
69.5
23.73
3812
58.09
44.6

158.6
53.2
21.16
2632
59.01
26.5
T值
84.317
63.717
31.598
94.269
0.795
126.52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0-34
170.0
70.5
24.34
3788
58.95
45.4

157.9
55.1
22.09
2629
60.12
27.1
T值
85.539
64.233
28.201
93.649
-3.883
127.38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5-39
169.3
71.0
24.74
3674
59.07
45.1

157.7
56.4
22.68
2571
60.95
27.5
T值
77.457
58.520
25.930
83.638
-7.319
114.81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40-44
168.6
71.1
24.98
3521
60.84
44.9

157.0
57.6
23.37
2481
61.81
27.5
T值
70.029
52.469
20.661
66.410
-5.760
100.63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45-49
167.5
70.2
24.98
3414
61.34
43.9

156.4
58.1
23.75
2408
62.47
27.0
T值
62.685
44.944
14.360
60.449
-6.587
90.01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50-54
166.9
69.0
24.79
3298
61.61
42.9

156.4
57.8
23.63
2305
63.34
25.8
T值
54.215
39.623
11.894
53.162
-5.969
83.18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55-59
166.2
68.2
24.66
3140
62.51
41.0

156.0
57.2
23.50
2208
63.36
24.8
T值
45.770
33.038
10.096
40.400
-2.263
66.07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2023年(略)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性别
年龄组
身体素质
坐位体前屈
选择反应时
闭眼单脚站立
纵跳
俯卧撑
仰卧起坐

厘米


厘米

次/分

20-24
9.2
0.47
39.3
39.9
30


13.2
0.49
44.8
27.2

27
T值
-19.700
-11.660
-9.985
60.810
P
<0.05
<0.05
<0.05
<0.05

25-29
7.5
0.48
37.3
38.6
28


11.5
0.50
45.6
26.8

24
T值
-25.774
-9.887
-18.150
58.906
P
<0.05
<0.05
<0.05
<0.05

30-34
7.0
0.48
34.7
37.2
27


11.0
0.51
40.8
26.1

20
T值
-23.483
-8.806
-12.574
15.830
P
<0.05
<0.05
<0.05
<0.05

35-39
7.1
0.49
33.2
36.5
26


10.3
0.52
36.2
25.2

19
T值
-18.516
-8.980
-9.058
62.752
P
<0.05
<0.05
<0.05
<0.05

40-44
6.5
0.52
28.5




10.2
0.55
30.3



T值
-15.970
-9.147
-4.247
P
<0.05
<0.05
<0.05

45-49
6.5
0.54
22.9




10.0
0.56
27.0



T值
-14.479
-6.561
-6.240
P
<0.05
<0.05
<0.05

50-54
6.1
0.56
20.1




10.0
0.59
20.4



T值
-14.303
-9.381
-0.276
P
<0.05
<0.05
>0.05

55-59
5.0
0.59
17.4




10.0
0.63
15.4



T值
-17.714
-8.238
2.425
P
<0.05
<0.05
<0.05
(三)老年人体质状况
身体形态。老年人身高和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下降。
身体机能。老年人肺活量指标平均数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对老年男、女各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检验,各指标男、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随年龄增长男性肺活量下降的幅度大于女性。心肺耐力水平均值以及变化趋势性别上存在差异,但相对较小。
身体素质。老年人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对老年男、女各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验,老年人在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男、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在力量素质上明显好于女性;而女性在反映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上好于男性;其他指标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详见表4)。
表42023年(略)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别
年龄组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身高
体重
肺活量
握力
坐位体前屈
选择反应时
闭眼单脚站立

厘米
千克
毫升
千克
厘米



60-64
166.8
68.3
2841
38.50
3.6
0.67
11.5

155.7
57.3
1948
23.90
9.3
0.68
12.4
T值
40.700
25.958
32.256
50.770
-16.977
-0.254
-1.72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65-69
166.3
67.0
2675
36.20
2.7
0.70
10.1

154.5
57.2
1852
23.30
9.0
0.71
11.3
T值
42.731
22.558
27.642
45.681
-15.917
-0.243
-1.3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三、综合分析情况
2023(略)市民体质整体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个别指标也存在不足,包括幼儿组男童坐位体前屈低于全国理论达标率[5],30岁以后男性BMI指数平均数均高于超重界限值,成年人握力达标率较低,老年组体质综合达标率低于全国水平。
四、建议
(一)幼儿增加柔韧性训练
幼儿组男童坐位体前屈达标率为61.2%,低于全国理论达标率。建议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增加柔韧性训练的项目和游戏,如瑜伽、舞蹈等。此外,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拉伸动作,提升幼儿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二)成年男性亟需加强体育锻炼
30-59岁成年男性BMI指数平均数均高于超重界限值。对于超重人群,建议多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提高基础代谢率。
(三)成年人需增强力量训练
成年人握力达标率为54.6%,低于全国理论达标率。可以通过增加上肢力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等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略)
(四)老年人需要关注综合体质状况
老年组体质综合达标率90.1%,比全国水平低1.3个百分点。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略)
五、市民健身活动状况问卷调查情况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为了解(略)市民全民健身参与情况,(略)、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我局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采(略)定点随机拦截访问的方式:(略)
(二)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项目
不同性别的人群选择的运动项目类型存在一定差异。男性与女性在“跑步健步走”“登山、攀岩、户外、徒步”“羽毛球”等项目上差异不大。男性更偏好球类项目,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等;女性更偏向舞蹈健美类项目,“瑜伽、普拉提”“街舞、广场舞等舞蹈类”等项目女性提及率较高。
(三)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目的略有不同。整体来看,“强身健体”是不同年(略)民体育锻炼的共同目的,提及率均超75%。60岁及(略)民以“减肥瘦身”为目的的比重较低,为4.76%;随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体育锻炼目的人数占比增长趋势明显,由6.36%逐步提升至11.36%。
备注:
[1]体质综合评定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简称“综合达标率”。
[2]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健康相关调查数据间的差异分析。t值表示样本均值与对照组均值之间的差异,以标准误差为单位:(略)
[3]p值表示样本数据出现在原假设下的概率,衡量了在原假设为真的情况下,观察到样本统计量的概率。通常,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通常是0.05)时,可以拒绝原假设。本文中原假设为不同组别间达标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同年龄段男/女两组样本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当p<0.05,即表示两组别间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男/女两组样本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当p>0.05,表示两组别间达标率、男/女两组样本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
[4]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判定,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千克/米2),评价标准:BMI<18.5为“低体重”,18.5≤BMI<24.0为“体重正常”,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5]国家制订《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时规定,单项指标的达标率理论界限是65%。
[6]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8年公报提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含儿童青少年)。
(略)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3月28日
热点推荐 热门招标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