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新时代·铁路榜样丨廖春:妙手匠心守护列车“千里眼”

所属地区:广西 - 南宁 发布日期:2024-06-03
所属地区:广西 - 南宁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6/03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咨询该项目请拨打:187-8889-8240

廖春,中共党员,(略)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工程师,曾获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略)先进工作(生产)者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入夏的八桂大地暑气如蒸,闷热难耐。近日,(略)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的工作间里,(略)继电器。半小时后,他依然保持端坐的姿势,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小小的器件在他长满老茧的手掌上仿佛有了生命一样,由散落的零件变成一台完整设备。
(略)设备被称为列车的“眼睛”。从业32年,廖春保持潜心钻研的专业精神,不断突破自我,练就一手“妙手回春”的绝技,(略)设备30多万台,用一颗匠心守护着千里铁道线运输安全。
勤修内功:初生牛犊到“妙手神探”的跨越
(略)工人家庭,铁道兵出身的父亲扎根在铁道线上、忠诚担当奋斗了一辈子的形象深深印在他心里。“老铁道兵身上那种一往无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廖春说。
1992年,(略)院校毕业后,(略)事业的赤诚之心,他来到原玉林电务段湛江(略)工。白天,他跟在老师傅后面,每遇新设备安装、新故障处置,都主动上前打下手,缠着师傅问原理;晚上回家,他便与《电子报》《家电维修》等报刊书籍为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还抓住进修机会,(略)运输职工大学,并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回到工作岗位。
“不拿出拼的狠劲,练不出硬的本领!”从校园回到熟悉的铁道线上,廖春把现场作业当作学技练功的最佳课堂。20世纪90年代,(略)设备大修改造工程铺开,他常年奋战在300(略)上。在湛江站、贵港站等大站改造工程中,他多次请缨,盯控风险最高、难度最大、工期最紧的项点,参与的10余次现场重点施工电务设备全部一次验收达标。经过多年的现场工作磨砺,(略)理论知识得以在作业现场一一印证,(略)原理理解得也更为透彻,(略)工、(略)工,一路进阶。
2004年,因生产力布局调整,廖春调入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略)设备的出入所检测和维修工作。从现场转到室内,全新的作业方式:(略)
“现场工作的经历,让我懂得设备是有生命的,只有让它动起来,对其运行原理的认识才更深刻,也更理解守护设备安全的重要性。”为掌握继电器、(略)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略)图临摹下来,在作业现场对照检修步骤,(略)图上做标记,手中的图越来越皱,心里的图却越来越清晰,直至能脱稿将图默画出来。
“将一件事情反复做就是高手,反复的事情认真做就是专家。”车间的工作标语,成为廖春的座右铭。经过不断学习和钻研,他掌握了40(略)继电器检修技能,总结出“望闻问切”“一电二偏三出四反馈”等6项检维修工作法。他参与编写的《信号继电器及检修》(略)推广使用,(略)图被复印成教材,(略)(略)职工学习研究。(略)工逐步进阶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技术员、工程师,并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等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妙手神探”。
当好“守关人”:零故障是坚守的职业底线
“嘀嗒、嘀嗒……”5月8日,(略)(略),一阵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测试台前,廖春如调音师一般,手法娴熟地翻转调簧钳,很快让“带伤患病”的继电器涅槃重生。
“信号设备的检修工作,就是毫厘之间的较量!”(略)传递的继电器尽管只有巴掌大,但是零部件多达60种,最小的只有1毫米,检修起来有50多个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
作为车间技术带头人,廖春要求把继电器检修的标准值误差控制在规章规定标准的1/6。他的严管带来了硬质量,检(略)继电器检修一次验收合格率月均常年达到99.5%以上,设备运用质量100%合格。
2013年,广西进入高铁时代,一条条高铁线在青山绿水间建起。***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沿(略)
伴随着高铁开通,(略)技术迭代升级,对验收标准和检修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铁上来后,(略)设备达到30多万台(件)。(略)继电器,每名检(略)职工每月要完成50余台的检修任务。”车间主任谭国营介绍。
“新时代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好设备关,坚守‘零故障’的职业底线,建设高质量的中国高铁。”面对新设备、新工艺带来的挑战,廖春没有退缩,每次上新设备,他都会第一时间摸透设备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检修技巧,学懂后向职工进行“首件示范”。同时,(略)设备检修作业标准,提升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积极钻研和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廖春工作法”,有效提(略)检修效率和质量。
(略)设备出所“守关人”,(略)设备测试过程记忆犹新。一个夜晚,南宁西站因消防装置故障触发喷洒泡沫,波及车站300(略)继电器,(略)故障。(略)测试,车间没有足够的继电器更换,当晚必须对送来的这300台故障继电器进行检修。
“要保证把每一台过关的继电器送到现场!”当夜,在廖春的组织下,检(略)职工全部到岗,连夜鏖战。在一双双巧手的拨弄下,300多台从“流水线”下来的继电器发出欢快的“嘀嗒”声,在凌晨时分准时出库。此时,廖春才发觉肩膀早已酸痛得难以动弹。
面对贵南、南崇、南玉等重点高铁工程带来的6(略)设备检测工作压力,廖春带领工作室成员夜以继日研发出“转辙机测试台”,(略)设备测试的准确性,保障了设备的安全出所,又减少了返厂修复的环节,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提前半月完成检测工作,为西(略)新的交通大动脉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32年来,他组织检修了300(略)、超30万台继电器、综合设备、转辙机,且保持零责任事故纪录。
创新研发:带领团队勇攀高峰
走进廖春家的书房,一张简易的工作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电子设备。“也许每个电子爱好者都有一个发明家的梦想!”廖春的妻子介绍,这些她一次次想丢出家门的“破烂”却是廖春的“宝贝”,他的很多灵感都来源于此。
2012年,抱着对研发的浓厚兴趣,廖春加入了段里的“周玲技能服务队”。入队不久,他就迎来第一个攻关项目。当时老线的微机房使用的双熔丝转换器易烧坏,由于其已停产,只能从新线上淘汰下来的转换器中调配更换。旧设备好坏掺杂,如果研制出测试仪,就能快速判断出可用的设备。廖春说干就干,他将转换器进行拆除,(略)走向,利用回收的零配件进行组装并测试,一个月后终于研制出了稳定双熔丝转换测试仪。
成功的经验激发了廖春创新研发的潜能。他再接再厉潜心钻研,又完成25赫兹相敏报警盒测试仪等多项技术革新项目,(略)设备检修的技术难题,很快成为服务队的带头人。2018年,以廖春名字命名的“廖春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研发的梦想在他的岗位上照进现实。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作为技术带头人,廖春领着工作室的技术骨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21年前,发挥驼峰防溜作用的停车器油缸都是委外维修,一年的维修成本高达10多万元。为了达到节支降耗的目的,段里针对停车器油缸的自主修成立了攻关项目。由于停车器油缸元器件众多、构造复杂,要研发出能实现自主修的测试台极为困难。凭着对研发的执着追求和不服输的干劲,廖春主动挑起了研发的重担。
“我一直认为,科研工作就是爬坡过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资料不完善、没有图纸,廖春用最“笨”的方法,将每一个部件拆开研究,对照着里面的元器件分布画图,并用电烙铁一个个焊下来进行试验,近千个元器件被他研究了2个月。他还把器材搬回家试验,一头扎进项目常常忘记吃饭,妻子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无奈笑说:“你这头倔驴要是不研究出来,我也不答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修改的图纸堆成小山后,他和团队终于研制出了停车器油缸测试台。投入使用后,不仅提高了检修效率,还节省了每年10多万元的委外修费用。
“研发就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每一个小部件入手。”这是廖春总结的经验。一段时间,(略)机“黄闪黄”电路故障频出,大家却找不到解决办法。(略)结构特殊,哪怕继电器性能细微变化,(略)机的闪光频率,假如提前试验闪光继电器性能、确保品质,就能够减少设备频繁更换。(略),廖春牵头开展研发。通过利用废旧零件,他们很快研发了2台闪光继电器筛选台,不仅解决了设备的稳定性问题,还在修旧利废方面省下6万元。
靠着科技创新的“杠杆”,廖春带领技术骨干从小件着手,先后研发了隔离盒智能设备、扼流变压器测试台等53项技术改进项目,设备修旧利废节支价值1500多万元。
“一人是铁,不如人人是钉。”作为工作室的“领头雁”,廖春坚持领着队伍一起成长,依靠团队的力量做出更大的成绩。2018年担任车间教员以来,他把自己工作30多年来处理故障的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图文并茂地总结成作业方法,毫无保留传授给工友和徒弟,使车间职工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略)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中,(略)工个人全能第一、二名,上演了师徒同榜的佳话。
廖春还充分发挥“廖春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优势,鼓励技术苗子参与技术革新,帮助青年才俊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多年来,他为单位:(略)
(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怀着“快马加鞭未下鞍”的使命感,廖春团队又开始布局点光源测试台、绝缘处理器等多个技术攻关项目。已经51岁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略)事业的激情,继续埋头苦干、创新争先,带领一批又一批电务人为推动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无论多么平凡的岗位
只要勤耕不辍、精业笃行
就能绽放光彩
(略)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人民铁道
(略)榜样点赞↓↓↓
热点推荐 热门招标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