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招标专区
项目专区
数据市场
营销分析
增值服务
企业服务

陕西高校集体“出海”背后

所属地区:陕西 - 西安 发布日期:2024-07-29
所属地区:陕西 - 西安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7/29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咨询该项目请拨打:187-8889-8240
7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的首家大学分校。
同日,西北工业大学宣布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哈国大”)签署协议,双方将围绕空间科学探测等开展联合研究。而早在2023年,西北工业大学就已经与哈国大开展合作,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以下简称“哈分校”),以在哈萨克斯坦的中资企业理工科本土人才需求为牵引,开展联合招生。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馆科技领事张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去年10月哈分校正式启用后,目前首批研究生已在哈萨克斯坦完成第一年学业,为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本部第二年的学习做准备。
“这是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大学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的分校。”张伟说。他认为,这具有开创性意义。
多所高校“出海”
(略)主任施越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随着中国与中亚关系的不断升温,一系列重要外交事件推动了陕西高校与中(略)的合作。特别是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中亚五国元首齐聚陕西西安,明确了西安作为我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重(略)地位。此后,陕西的高校纷纷聚焦中亚,寻求新的合作机会。2024年3月,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秘书处在西安正式启动,进一步凸显了西安在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略)。图/视觉中国
其中,哈萨克斯坦作为中(略)的主要国家之一,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尤为密切。
具体来说,2023年,西北工业大学与哈国大合作共建哈分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今年7月3日,西北工业大学与哈国大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将围绕空间科学探测等领域展开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共同研究、开发用于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演示验证的微小卫星。
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图/西北工业大学
据悉,两校在航天微小卫星领域均具备雄厚实力,西北工业大学已成功发射5颗卫星,而哈国大也已成功发射2颗卫星。
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已与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签订食品科学与工程合作办学协议,开展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3月11日,首届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按照项目要求,联合招收的学生在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完成半年学习后,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接下来一年半的学习,毕业后将同时获得两所学校的毕业证书。
西安外国语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合作历史则更为悠久,早在多年前就与哈方多所高校签署师生互换和学术交流协议,(略)
与此同时,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也加入“出海”行列,与哈萨克斯坦在多领域展开合作。
当然,与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合作,并不仅限于陕西。
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办公室主任马林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略),青岛大学围绕“一国一校”和“一国多校”的发展战略,与哈方的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加强了在教育、科技和人才领域的合作。
而在不久前,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仪式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总统府举行,这是继曼谷学院和东京学院之后,北京语言大学的第三个海外分校。目前,该分校已做好准备迎接今年9月第一批100名学生的到来。同时,在未来还有望建设成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点。
张伟表示,近年来,中哈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深度,这一转变背后蕴含了多重战略考量与现实需求。他说,中国正致力于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推动创新发展;而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实现经济多元化,从传统能源型经济向高科技领域转型。这种发展战略的契合性使得双方在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找到了诸多合作切入点。
除了高等教育领域,中哈两国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也有突破。
2023年12月,由天津职业大学与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共同承建的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开始试运行。根据哈方人才需求,天津职业大学为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量身定制”了包括纯电动汽车运行理论、电动汽车设备、汽车发动机、汽车高级驾驶辅助技术、无人驾驶车辆组装技术在内的5门课程标准,并对15名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教师进行了专业化培训。据悉,今年年内,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还将启动扩建。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该校曾在2017至2018年间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显示高达96%的哈萨克斯坦学生在中国完成学业后会选择回国工作。
杨雷认为,这一数据为中哈两国在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参考,使得双方的合作变得更加“务实”。
这种“务实”的策略也体现在两国高校合作与课程设计上。以西北工业大学与哈国大的合作为例,两校采用1+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年在哈萨克斯坦学习,第二年前往西北工业大学完成学业。在课程设置上,双方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三个既在中哈两国有广泛需求,也是西北工业大学自身强势的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图/视觉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西北工业大学没有一开始就急于开设本科项目,而是选择了从硕士项目开始。施越认为,这种选择考虑到了培养规模和成本的可控性、磨合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进一步争取两国政府资源的可能性。
“从研究生层次开始做起,可以更好把握(略)场定位,减少磨合过程中的困难,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说。
施越表示,虽然和中亚高校之间的合作还处于探索期,但中亚高等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学科门类齐全,例如,哈国大与西北工业大学能找到定位相近的合作专业,这为联合培养的学生进入我国教育体系并接受高质量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过,中国高校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开设分校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具体而复杂的挑战,首当其冲是语言沟通学习问题。
杨雷表示,哈萨克斯坦国语为哈萨克语,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和俄语,中文并不普及,与英语、俄语等已经发展多年的语言相比,中文的国际化进程只有十多年,中文的走出去既是挑战也是历史机遇。因此,对于国内高校走出去而言,选择何种语言进行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比如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达到能够听懂课的水平,至少需HSK4级水平,而大部分的学生要认真学习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不过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马林刚指出,哈萨克斯坦教育水平和资源分配存在不均现象,这对合作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构成挑战。为弥补这一不足,哈萨克斯坦积极吸引欧美高校前来投资办学。
施越表示,哈萨克斯坦存在着大量的国际高校,这些高校主要由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韩国、土耳其等国家与当地高校合作办学。他们在中亚办学的时间相对较长,经验丰富,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些年,哈萨克斯坦那拉提国际商业俱乐部理事长陈志杰一直在协助推进国内部分高校与哈方的合作,对两地学校的诉求比较了解。他说,尽管最后大部分的哈方留学生会选择回国,但那些学业优异的学生往往能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国企业中找到不错的工作,实现学以致用。
陈志杰认为,虽然目前中哈两国真正付诸实践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不多,但对此的沟通讨论相当活跃。对于哈方而言,此前已有大量国际合作办学先例,因此中国国内高校在哈方不存在办学手续或流程上的障碍,只是此前缺乏此类合作,对彼此而言都属于新课题。“彼此的合作渠道一直是畅通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他说。
张伟认为,未来会有更多中国高校选择赴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合作,比如联合办学、开设分校、推动学生互换和共同培养等。他说,今年是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随着两国交流日益密切,民众好感度提升,将会为未来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务必做好合规研究
杨雷提到,2017年他刚到哈萨克斯坦时,汉语教育虽然在哈方有所发展,但民间的认知度与接受度相对较低。近年来,他明显感受到学习汉语的人数在迅速增长,“学习者不再仅限于通过提升汉语水平促进就业,还有部分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喜爱”。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略)景观。图/视觉中国
施越认为,还应继续推动双方在汉语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中亚各国的本土教育机构开设汉语课程,提供必要的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支持,同时扩大汉语教学的覆盖范围。
“除了能提高以汉语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影响力,还能为分校招收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学生。长期来看,将有助于分校在当地建立稳定的生源基础,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他说。
马林刚也表示,随着中国与中亚五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需要大量懂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和法律环境的人才。教育合作正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合作更加顺畅。因此,应通过增设语言课程、文化交流项目以及学术研讨会等,为教育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马林刚认为,为推进和中亚国家教育合作,应着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如实施教师交流、开展联合办学等举措,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鼓励双方教育机构和企业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略)等,以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他看来,平衡经济投入是保障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需确保合作项目中的资金使用公平合理,共同为教育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施越提到,中资企业是中国高校在中亚办分校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分校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为当地中资企业培养相关专业的本土化人才。因此,有意开展国际合作的高校也应同时开展对当地中资企业的调研,了解他们的行业分布、人才需求层次和专业领域,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课程。同时,他认为中资企业也应积极吸收中国高校分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他还提到,中亚各国尚处于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因此,在分校的筹备和运营过程中,务必做好合规研究,确保分校的运营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这包括了解所在国对外资教育机构的经营许可、人员招录、设备采购、审计和纳税等法律和政策。
“只有确保分校合法合规运营,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保障分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施越说。
作者:陈淑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热点推荐 热门招标 热门关注